从被垄断的高端材质到如今人手一件,从时尚绝缘体到引发市场潮流,这款来自上个世纪的面料卷土重来,成为了大众流行和很多时尚潮人的心头好。摇粒绒“走红”的背后,除了其御寒性的先天优势外,还有两个推广大使——Patagonia和优衣库(UNIQLO)的助力。
这个曾被年轻人嫌“土”的摇粒绒,在历经数字化营销洗礼和持续性曝光后,终于跻身大众潮流圈,成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弄潮儿。
20世纪70年代末,羊毛纺织品销量一度低迷,市场亟需更保暖、更轻便、更舒适的新型面料。彼时的知名户外品牌Patagonia 创始人Yvon便邀请美国一家老牌面料公司麦尔登(Malden Mills)合力研发最适合市场的全新布料。Patagonia 号称户外界的 GUCCI,主打环保理念,因此喜欢在新产品上融合大自然元素。
摇粒绒应运而生。Patagonia推出了第一款摇粒绒产品Synchilla fleece,其中Synchilla是合成纤维Synthtic和一种南美洲的动物Chinchilla的组合词,也被译为人工龙猫。
摇粒绒是由聚酯纤维绒进行拉绒、剪绒处理,再摇粒加工而成的,因此面料表面形成一个个小粒绒。作为羊毛的替代品,摇粒绒在同等条件下,御寒性能是美利奴羊毛的2倍、棉的4倍。
除御寒性能外,摇粒绒的轻巧、舒适以及极强的疏水性等功能使其被《时代》周刊选中,评为20世纪百大发明之一。一时间摇粒绒风光无量,价格也在不断攀升。
随着受众不断增多,其他厂商也纷纷投入研发当中,试图打破技术壁垒,从摇粒绒市场分一杯羹。反常的是,摇粒绒的发明商没有申请专利,他们自信地认为,模仿的人永远都会被落在身后。这个极具争议的决定,为后来摇粒绒成为“平价貂”埋下了伏笔。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穿着一件摇粒绒登山服走在纽约的第五大道上,就如同现在穿着件貂皮大衣行走在哈尔滨的街头,昂贵的价格和新奇的质感彰显着不凡的身份。在摇粒绒被发明的前20年里,它始终是高端的象征。
直到摇粒绒遇见了优衣库。如果说Patagonia把摇粒绒带进主流视野,那么优衣库则是让摇粒绒受到大众追捧。
早期,摇粒绒的制造技术被美国垄断,生产成本和进口费用让当时摇粒绒最大的进口商——优衣库苦不堪言。1998年,优衣库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制低价摇粒绒,用技术撬动市场,把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同年,第一款优衣库自制摇粒绒面市,价格从1万日元降到1千9百日元。自此,优衣库把摇粒绒从神坛带下了凡间。
仅仅三年时间,优衣库的摇粒绒商品便卖出了近4000万件,销量远超预期。摇粒绒的销量大涨使优衣库一跃成为当时日本最大的服装制造商,转年成功上市。
优衣库用性价比打动顾客,颠覆了“便宜没好货”的固有观念,也打开了大众接触摇粒绒的窗口。
品牌上,优衣库面向大众消费者,用性价比打开市场。另一边,摇粒绒始祖Patagonia则采用迂回战术,以环保的品牌形象打动中产及高端消费人群。
Patagonia以户外产品起家,因此在讲述环保故事上得心应手。它强调所有产品使用环保材料,从塑料瓶中回收使用聚酯纤维,将垃圾转化成摇粒绒,因而被粉丝调侃:穿了一件“塑料瓶”制作的衣服。
Patagonia 最为人熟知的摇粒绒系列——Snap-T 和 Retro-X,也是以北大西洋渔民的穿着中汲取灵感。另外,从1986年开始,Patagonia 每年将公司利润的10%捐献给环保公益组织。契合流行的环保理念,Patagonia的营销套路圈了一波粉。
产品上,优衣库善于更迭换代,不断推出新品夺取消费者注意力。而Patagonia 则坚守阵地,保留品牌调性,做极致经典款。
2000年,优衣库策划并推出了同款同型摇粒绒衫,仅在颜色上有所不同。优衣库当时的目标销售量1200万件,结果大卖了2600万件。
而1985年诞生的 Snap T ,作为Patagonia摇粒绒里最经典的产品,历经了35年的演变和发展,却再也没有大改过版型。至今,Patagonia的系列经典款依然被品牌粉丝推崇,销量不减。
固定款式的背后,隐藏的是Patagonia对产品营销的思考:比起稍纵即逝的潮流,在产品套路上做减法,或许可以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借着摇粒绒的东风,两家品牌经营的风生水起,Patagonia的摇粒绒经典款和优衣库的同款同型“打”得不可开交。
然而好景不长,市面上的摇粒绒款式单一大大增加了撞衫的概率;由于其材质蓬松的特性,消费者穿上难免臃肿,略显土味。而一旦它不再昂贵,也就意味着垂手可得的泛滥。价格下调后,不在高端的摇粒绒被归为居家服和保暖衣物行列,沉寂在犄角旮旯里。
去“土味”是摇粒绒打开新时代年轻人市场的首要任务,第一步:联名。
2006年,优衣库推出与美国职业棒球联盟联名的摇粒绒外套,深受球迷们喜爱;尔后从迪士尼入手,打造摇粒绒的米奇故事系列,引起年轻消费者关注;2019年秋冬之交,优衣库又与美国工装品牌Engineered和英国时尚品牌JW ANDERSON的联合, 声量不小;2020年双十一,与极简主义开创者“Jil Sander”合作的+J系列,同高桥盾联合的UU系列,让摇粒绒渐渐跻身时尚圈。
运动、卡通、极简主义……优衣库秉持着“万物皆可联名”的理念,囊括多种元素和品牌,逐步拉高摇粒绒的曝光度,同时带动其销量。
根据百度指数,摇粒绒的热度随着冬季的到来总会有一小段时间的上涨,但峰值不高、较为稳定。直至2019年、2020年年底,出现了历年以来的两个高峰,这与几个大联名的推出时间高度吻合。
摇粒绒自2011年到2021年的搜索指数
另外,其他知名品牌客观上也为摇粒绒带一定来热度,抬高其“身价”。例如运动品牌的Nike、PUMA和潮牌Supreme等纷纷在新品中融入了摇粒绒元素;奢侈品牌LV推出的一款摇粒绒男士外套,价格不菲。
热度从品牌下沉到产品,当潮流圈大V们率先注意到大牌们的摇粒绒元素时,名气发酵便不是难事了。
第二步:利用明星效应。早在上世纪日本,摇粒绒的首次大范围曝光便缘起于当红的影视明星——木村拓哉。他身着Patagonia红色经典款摇粒绒外套,在日剧《美丽人生》中一亮相便引发热议,镜头将木村拓哉和摇粒绒外套一起定格,成为一代人的影像记忆。
如今的潮流品牌们深谙此道。当PUMA请来泫雅代言新推出的摇粒绒单品;倪妮和井柏然便穿上优衣库自制的摇粒绒外套;另一头的LV秋冬摇粒绒泰迪拉链外套则找来了朱一龙;时尚杂志里,刘昊然、江疏影等一众艺人也纷纷穿上了摇粒绒。
1979年,美国老牌面料公司Malden Mills正面临订单危机,他们的羊毛纺织品越来越不好卖了。
这迫使第三代掌门人Aaron,不得不改变营销战略,转型生产其他替代品。
这个聪明的犹太人很快带着研发团队,发明出了一款全新的合成布料。
它又轻又薄,御寒性却是羊毛的2倍,棉花的4倍。
这款神奇的面料,就是摇粒绒。
那时,这项发明还无人问津。
直到两年后,美国迎来了登山潮。一个叫“Yvon”的户外设备公司老板,想做出黑白灰之外,更好看的登山服。
于是,两个人惺惺相惜,共同把摇粒绒做成衣服,推向市场。
1985年,他们推出了第一款摇粒绒服装,取名“Synchilla”(人工龙猫)。
穿上它,简直就像把自己塞在刚出炉的烤面包里。
除了抗寒,摇粒绒还有“遇水速干”的特性。湿透后的含水量只等同本身重量的1%,哪怕在潮湿环境中也能保持温暖。
一经发售,瞬间成了户外爱好者的天选。
在当时,没什么比摇粒绒更野的黑科技了。它直接被《时代》周刊选中,评为20世纪百大发明之一。
很快,美国军工也看上了这款面料,相继将其做成了L2、L3不同防护等级的抓绒衣。
摇粒绒被发明的20年里,它始终是高端面料的象征。
在80年代,如果你穿一件摇粒绒的登山服走在波士顿的大街上,那感觉丝毫不次于穿一件貂皮大衣走在哈尔滨的中央大街。
那毛茸茸的质感和昂贵的价格,都说明你出身不凡。
摇粒绒面料震惊世界的同时,也让研发的两家公司从此走上了巅峰。
比如Yvon的公司,后来的名字你一定认识,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户外品牌——Patagonia。
而Malden Mills在95年因为一场大火重建之后,也改了名字,叫Polartec。
随着摇粒绒的受众不断增多,其他厂商早就坐不住了。他们纷纷投入研发当中,试图打破技术壁垒,热热乎乎地从市场分一杯羹。
而摇粒绒的发明者Aaron,却故意没有申请专利。他这样告诉自己的员工:
模仿的人永远都会落在我们身后。
这位慈善家并不知道,自己这个饱受争议的决定,已经为未来摇粒绒成为“平价貂”,埋下了伏笔。
2
能够摇粒绒自由
还得靠优衣库
90年代的日本,一件普通的摇粒绒衣服,都要卖到1万日元。本来生产成本就高,还必须从美国进口。
想把价格拉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优衣库也不例外,在创办人柳井正出现那个疯狂的想法之前,他们一直从Polartec进口摇粒绒。
在日剧《美丽人生》中,木村拓哉穿的摇粒绒外套,就是这个牌子。
1998年,优衣库在经历多次失败后,决定做一个大胆的实验,用最快速度开发和生产畅销商品。
他们要自制低价摇粒绒。
优衣库从东丽公司购买原料,在印度尼西亚纺成丝,然后在中国纺织、染色、缝制。结结实实吃了一波中国制造业崛起的红利。
这样一来,价格直接从1万日元,降到了1900。
亲民的价格,优质的保暖效果,为了适应各种身材,品牌还会把版型设计得更加宽容。优衣库彻底打开了人们接触摇粒绒的窗口。
仅仅三年时间,优衣库的摇粒绒商品卖出了近4000万件,每年的销量都远超预期。
柳井正的传记《一胜九败》中说道:
以前,人们对优衣库的评价或印象总是“便宜没好货”,但这次卖了摇粒绒衫,实际穿了以后,评论的风向开始转变了:“东西便宜,但质量真的不错!”我们的商业模式并没有什么改变,但以原宿店开张作为一个分水岭,顾客对优衣库的认知度和评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优衣库”的品牌一下子在东京,甚至全日本打响了。
借着摇粒绒的东风,优衣库在东京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不过好景不长,2001年,摇粒绒的火爆也大大增加了撞衫的概率。为了表达不爽,这些抢购优衣库的人专门制造了一个词——暴露优衣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