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紹登山服飾(登山衣、登山褲)如何穿著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高山氣候」。海拔高度、春夏秋冬季節、空氣濕度、緯度,甚至是坡向跟地形都會影響著氣候跟高山溫度的變化!高山天氣的特徵有:溫差大(海拔每升高1000公尺,溫度則下降大約6度)、風大、氣候變化快速等。關於高山氣候想了解更多可以看 >> 維基百科:高山氣候。
文:Pei
在溫差變化大的高山氣候加上長時間高強度行走的情況下,可藉由洋蔥式穿搭來調節體溫。所以登山衣褲的搭配通常會是:底層排汗衣+中層衣+外層保暖衣+(防風雨層)。註:以下內文所稱的「三季」是指高山上沒有下雪的季節。
登山的洋蔥式穿法最重要的就是底層衣,因為底層衣會直接與皮膚接觸,而一件好的底層衣具有優異的吸濕排汗的功能,登山行進間會大量流汗,排汗衣的機能可以適度的調節體溫。
為什麼不推薦穿棉質的衣服爬山?
棉屬於親水性,易吸水但不快乾。因為棉質衣服很難乾,一流汗身體就會明顯感受到濕氣覺得非常冷,很容易造成失溫。
【延伸閱讀】關於排汗衣,你需要知道的事 ‣‣ https://learn.100mountain.com/?p=1649
看更多排汗衣(男) ▸▸https://bit.ly/2LMUkri
看更多排汗衣(女) ▸▸https://bit.ly/2SvJmtM
有人會問說:「為什麼不能一件排汗衣加上羽絨或是化纖保暖外套就好?」
因為登山行進間體溫會上升,如果外層穿的是羽毛或化纖保暖外套,以其優異的保暖性加上透氣機能差,反而會流汗悶在內!所以行進間穿的保暖層服飾會建議找透氣性佳的保暖層。
那還是會有人問說:「那為什麼不能穿一件排汗衣就好?」
如果是在夏天高山上氣溫還沒有很低的時候或者是非常不怕冷的人也是可以這樣穿,不過因為高山上的氣候溫差很大,除了海拔的影響之外,有時候可能只是經過一片林蔭較多的地區就會瞬間冷到不行,所以中層衣算是登山洋蔥式穿搭裡面非常靈魂的所在,在大量流汗與行走中調節體溫的關鍵就在這裡。
看更多中層衣(男) ▸▸https://bit.ly/3iEIvSj
看更多中層衣(女) ▸▸https://bit.ly/2SM77OB
刷毛保暖外套、軟殼衣(男) ▸▸https://bit.ly/2GNe7rK
刷毛保暖外套、軟殼衣(女) ▸▸https://bit.ly/3npbDjQ
在高山上,當你靜止、停下來不動的時候,通常寒冷感就會瞬間來臨。加上台灣氣候濕度高,體感溫度甚至會再更低,所以保暖外套的選擇千萬不可隨便!
根據玉管處資料顯示:「台灣高山的平均溫度,海拔3500公尺以上高山1、2月之月平均溫度降至攝氏0度以下。3、11、12月之平均溫於攝氏5度以下。(夜間溫度可至0度以下)」
看更多羽絨外套、化纖保暖外套(男) ▸▸https://bit.ly/2Sy7YCd
看更多羽絨外套、化纖保暖外套(女) ▸▸https://bit.ly/34rYyOc
在山上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讓自己失溫!肌膚一濕體溫就會降低,而除了汗水會讓身體變濕之外,再來就是雨水了。風雨衣看似不一定需要,但它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裝備喔,在山上讓身體保持乾燥就是保持安全,千萬別為了節省費用而選擇了不好的風雨衣。
【延伸閱讀】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風雨衣‣‣ https://learn.100mountain.com/?p=1873
Gore-tex 風雨衣▸▸https://bit.ly/36BGELH
防水透氣風雨衣▸▸https://bit.ly/3nstExG
防水透氣雨褲▸▸https://bit.ly/3ixCUwY
畢竟要在山上待很多天無法洗澡,所以通常我們會選擇擁有抗菌、抗臭機能的內衣褲!羊毛材質有天然的抗臭效果,所以羊毛也是很多人的登山內著優先選擇之一。常見的登山內衣褲有:HOUDINI 的羊毛內褲、mont-bell 的 ZEO-LINE®抑臭纖維科技,Odlo 的銀離子抗菌內衣褲、Icebreaker 等。
排汗內褲、運動內衣(男)▸▸https://bit.ly/34AmXBh
排汗內褲、運動內衣(女)▸▸https://bit.ly/3jH1kpk
算是底層衣褲的一種,利用衣物與肌膚之間的空氣層,來達到保暖效果,直接接觸肌膚的衣物能快速達到身體保暖的效果(但外層還是會需要有更保暖的衣物來鎖住內裡的溫暖喔)。
準備來趟秋冬的山野壯遊!但擔心天氣冷颼颼,讓你不敢踏出那一步?其實,從頭到腳,做好這些穿搭準備,讓你走得保暖又舒適!
秋冬和春夏登山的最大差別是什麼?當然是天氣和溫度,所以在登山的穿著上,就有大不同!假如你是一位新手,只備有一套夏天最簡易的服飾:短袖衣服+快乾登山長褲+一件防水外套。在這樣毫無防備的狀態下進入冬季,那麼你感受最深的,應該會是一早出發前往登山、打開車門的那時候,你的第一句話將會是:「好冷呀!」這時,恭喜你,該準備添購新裝備啦
1/ 愛山者,一定要學起來:洋蔥式穿法
到底要怎麼買要怎麼穿,才能在秋冬登山的過程中穿得舒適?掌握基本大原則-洋蔥式穿法包準沒錯! 但到底什麼是洋蔥式穿法呢?登山的前輩將衣服從裡到外,分為三大類:內層:吸濕排汗層→中層:保暖層→外層:防水層。登山者會用這三層一層一層加厚,在行走過程,則會依照氣候或是身體的狀況一層層穿脫。這樣的方式就很像洋蔥,這也是為什麼稱為洋蔥式穿法的原因! 愛登山的我,想直接用我自己衣櫃裡為了應付山上氣候而準備的裝備跟大家說明。
2/ 洋蔥式穿法—最內層
最內層通常有幾種選擇:● 短袖化纖排汗衫● 短袖羊毛衣● 薄化纖長袖● 薄羊毛長袖● 短刷毛排汗衫 看了這些清單,上面的材質似乎也總是令人頭昏眼花,到底又要如何挑選內層衣物及材質呢?我也一併跟大家分享衣物小知識! 其中,化纖又稱化學纖維材質,比較多用來走中級山。為什麼呢?因為中級山的地形植被較多,容易弄髒或是勾破,穿相對較便宜的化纖比較不心疼呀!至於要穿長袖還是短袖?就看自己的選擇。容易被蚊蟲叮上和怕曬的朋友可以選擇長袖,不怕蚊蟲又不怕曬的朋友則可以選擇短袖+袖套。 羊毛材質,我大多是走高山百岳的時候會穿,因為羊毛的特性有優異的排汗功能、無臭又保暖,更能夠調節體溫,是對多天數活動來說是更舒適的選擇。到了秋冬,即便是低海拔的地區,但因為溫度較低,如果想要穿的輕鬆舒適一點,我有時候也會選擇羊毛材質的衣物來穿。 短刷毛排汗衫則又是更保暖的單品。其實,行走過程,身體還是會發熱,因此我會到山上有積雪、溫度更低的狀況,才會選擇短刷毛排汗衫。在未下雪前,我會選擇羊毛衫,搭配適當的中層保暖外套,不然在秋季的山上若因為穿得太厚,衣服被汗水浸濕了,可是很容易感冒的!
3/ 洋蔥式穿法—中層
保暖中層,對於秋冬要登山的人來說,也很重要。尤其,若還碰上了下雨的濕冷,更是讓人覺得寒冷刺骨呀!那麼到底有哪些中層的保暖衣物選擇呢?可以依照你的登山頻率、個人寒冷承受度以及預算來決定。
● 小資族首選:襯衫襯衫,是一個春季和入秋時很棒很有型的單品,穿在山上拍照真的是好看又實用!我走短程郊山時,背包裡都會放一件薄襯衫,冷的時候拿出來當小外套穿。但切記,挑選襯衫時記得看一下服飾材質是不是有棉質成分。 因為純棉上衣或是混紡棉質的上衣,是較不適合長時間戶外活動的單品。雖然在服飾上花樣多了很多選擇,穿起來也真的很親膚舒適,但棉質和牛仔的特性有點雷同—相較於其他材質,它的快乾性較低,若是較長天數或是強度較高的活動,上衣將會面臨無法回復乾燥的狀況,這是在戶外活動中最忌諱的,因為一但服飾濕透了,讓自己受寒,很容易引發失溫、高山症等等,也等於把自己暴露在危險中。~ ● 小資族首選:刷毛外套刷毛外套是最常見,也是價格相對親民的單品;刷毛也是保暖層中,非常輕量的單品。 但別小看價格親民的刷毛衣,迪卡儂的刷毛還有從普通到高階的差別呢—從最舒適寬鬆的版型,到非常合身保暖且有依運動強度產生的特殊拼接版型。 刷毛外套不只價格親民,服飾的特性上更有不怕潮濕的優異特性,所以刷毛外套常用於攀登百岳的常備保暖層:春夏季可能只有到營地晚上休息時會拿出來穿,秋冬季節就會用於行徑間,也可以用於秋冬季節健行的保暖外套。 ● 對裝備要求較高的族群:薄軟殼外套薄軟殼外套,是我夏季非常喜歡帶上百岳的單品之一,因為軟殼的機能性高,有防風、防潑水等實用功能。 進入秋季,薄軟殼外套則成為較低海拔山區的保暖單品。在健行的行徑間穿著它,會有種穿了一件襯衫再加防風外套的感覺,有一件抵兩件的效果! ● 對裝備要求較高的族群:內刷毛軟殼外套內刷毛軟殼外套,也就是薄的軟殼外套裡多了一層保暖刷毛,適合使用的季節就是氣溫下降的秋冬季。尤其,如果你是穿著薄長袖太冷,但穿著風雨衣又覺得太熱的人,這樣高機能的服飾就很值得投資。一件好的保暖外套會讓你在整個行程中走得更舒適;若你的登山頻率沒那麼高,其實選擇一般刷毛外套就很足夠了。 ● 適合功能取向的族群:化纖外套化纖外套,又稱鋪棉外套。化纖外套的特性是不怕潮濕,若要說化纖外套跟刷毛外套的不同,那就是化纖外套會再比刷毛外套更保暖,這是因為化纖外套的厚度較厚,能抓住的熱空氣跟刷毛外套相比會更多。 另外,若比較化纖外套和羽絨外套,化纖外套的材質並不會在遇水後像羽絨完全塌扁,失去保暖效果。因此,出發前,若天氣預報已經預告了可能會有降雨的機率,在選擇保暖服飾上就可以以「化纖外套」作為優先選擇;雖然羽絨外套在重量上有著輕量的優勢,但是在潮濕惡劣的氣候中,羽絨怕水的特性連我都不敢嘗試! 或是當你要冬季雪地健行,需要長時間用於行走間,也很適合使用化纖外套,這也是為什麽迪卡儂販售的雪地健行服飾,幾乎都是化纖外套的原因。 溫馨提醒:不過,化纖外套也不是神一般的存在,外層還是要加上防風防水外套,避免化纖外套濕透!
● 適合輕量化取向的族群:羽絨外套薄羽絨外套,較適合喜歡輕量化裝備與不怕冷的朋友。為什麼? 大家都知道羽絨比較輕,但羽絨的風險是非常怕水,一旦外套潮濕要再恢復乾燥、保暖相對有困難。因此,若是多天數的行程且天氣狀況較差,羽絨並不建議在行經間穿著,因為當羽絨因汗水和濕氣浸濕了,停下腳步時羽絨就失去保暖作用。 選購羽絨外套時,也千萬不要抱持著「買大一號,可以買到較多羽絨,好像比較划算」的心態。任何保暖層的選擇,都應該是以合身、舒適為主;過於寬鬆的保暖層,會因為有太多的縫隙,而產生對流作用,把身體的熱氣帶走。
4/ 洋蔥式穿法—外層防水外套
● 一般登山防水外套● 輕量登山防水外套● 超輕量攀岩防水外套 在迪卡儂我們有一般的登山防水外套,也有輕量的防水外套,還有更高階用於雪地攀登的攀岩超輕量防水外套可以選擇,當然愈高階的外套會相對輕量!
5/ 下著又該怎麼穿?切記牛仔褲是ng穿搭!
了解了上半身的洋蔥式穿法,那麼下著又該怎麼搭?這裡依照我的登山經驗,提供了幾項實用建議! ● 輕薄快乾登山褲我平時偏好輕薄的快乾登山褲。因為登山的褲子都非常彈性舒適,褲子上也有非常多的口袋可以放小東西,而且主要的口袋也有拉鍊或釦子可以防止物品掉落。 在台灣,夏季如果是走低海拔的山區也許會有點熱,但因為快乾的特性並不影響舒適性。一旦進到秋季,那這樣穿搭,更是舒適。 ● 緊身內搭褲很多登山的朋友喜歡穿緊身內搭褲,再外加一件小短褲。我在走強度相對高一點的一日單攻行程,或是越野跑時也會這樣穿。緊身衣的作用是減少身體在運動過程中肌肉的抖動,並提供肌肉和關節足夠的支撐,並有保暖排汗作用。 進入秋冬後,我會把緊身褲穿在薄長褲裡面,這可以讓我在秋冬季運動時,有更好的運動表現。而且行走過後覺得太熱,也可以把薄的運動長褲脫掉,更是一種洋蔥式穿法。 ● 薄防潑水軟殼長褲 薄的防潑水軟殼長褲,是我入秋後最喜歡穿上百岳的單品。它的厚薄適中,軟殼還有防風功能,走在稜線上受風時也不會冷得受不了。尤其,在清晨出發時,遇到箭竹草叢上的露水,軟殼褲也可以讓我不用拿出悶熱難耐的雨褲。 進入冬季,我則會選擇內搭褲搭配軟殼長褲,作為我冬天的下著。 ● 內刷毛防潑水軟殼長褲進入秋冬季,如果是很怕冷又不喜歡多層穿著的人,可以考慮內刷毛防潑水軟殼長褲。 這款長褲的定位就是雪地健行使用,也適合台灣的冬季雪季登山,也適合比較本來就怕冷的你。 ● 溫馨提醒:避免登山時穿著牛仔褲! 牛仔褲,在大家想法裡,是耐磨耐髒,完全符合戶外活動,而且穿起來又特別帥氣。 但,其實牛仔布…卻有一些隱藏的風險因子。大多牛仔服飾都較厚重,且沒有彈性的設計,這讓登山過程中,在需要攀爬或是跨步時會因為褲子緊繃,而讓步伐容易受限制,甚至因此跌倒、受傷。儘管現在市面上有很多輕薄有彈性的牛仔褲樣式,但都不及登山褲或一般運動褲的輕薄好活動。 另外,牛仔褲屬於較不透氣,且快乾速度非常緩慢的材質,出汗後牛仔褲會變得又硬、又重,還會緊貼在身上,一旦太陽下山天氣轉變,而身上的服飾沒有乾燥,牛仔褲就會瞬間變得冰冷,增加失溫的風險!因此,避免穿著牛仔褲上山。
6/ 保暖配件百百款,哪些才夠暖?
其實,穿搭保暖配件的訣竅,就是把自己好好包起來! ● 帽子首先,一定要做好頭部保暖。因為,人一碰上冷天氣,熱能會送到頭部、心臟等重要部位;這也讓頭部跟胸部散熱的比例愈高。因此,秋冬登山,一定要準備好帽子。 我的習慣是,行徑間,戴上圓盤帽或鴨舌帽,並視情況搭配頭巾;到了山屋,才換成一頂保暖的毛帽,以防行徑間的出汗,浸濕了毛帽導致到山上的休息點時受風著涼。尤其,到了秋冬,我會將頭巾換較厚的頭巾,或是直接使用兩條頭巾包覆好脖子。 ● 手套手也是我們身體末梢的一部分。在山上,雙手是暴露在外時間最長的一部分。尤其是進到冷颼颼的秋冬季,雙手總是被凍到刺痛難耐,甚至當雙手放進口袋後,就再也不想拔出來,但這樣可是很危險的! 因此,這時候準備好一雙好的手套就非常重要。好手套可以幫你保護好末梢,在健行的過程中,也減少因末梢刺痛無法抓握的危險。如果你的預算足夠,還可以選擇一雙防水的手套,這樣一來,不管氣候如何,都可以好好的保護雙手歐! ● 綁腿綁腿是一個兼具保暖又有防水、防異物或是防昆蟲的多重功能裝備。它的保暖作用,倒不如說是相對悶熱不透氣。那為什麼會悶熱不透氣?因為它防水呀!綁腿可以確保褲管與鞋筒有妥善包覆,行走的過程中不會因為抬腳導致雨褲往上縮,進而讓雨水趁機溜進鞋子內讓雙腳泡在水裡。另外,在台灣潮濕的山區有時會遇到螞蝗等較讓人不舒服的昆蟲時,綁腿就是一個最好阻擋他們入侵褲管的最佳利器,同時也可以避免砂石或樹葉掉入鞋筒內。 ● 襪子另外,襪子則可以選擇含羊毛成份的襪子。因為羊毛有優異的溫控效果,當鞋子濕掉後,羊毛襪可以吸收本身重量 30% 的濕氣,並利用包裏在羊毛纖維內的水氣,透過體溫持續加溫,讓整塊布料形成一層溫暖空氣層。這樣的特性可以讓已經潮濕的雙腳,不會更加冰冷不適。 溫馨小提醒:羊毛成份越高效果更優異喔!~ 若已經把自己包得密不通風了,還是覺得很冷,你還可以準備這些保暖配件,如:暖暖包、暖腳貼以及保溫瓶等等。 準備好來場秋冬的山野壯遊了嗎?正是升級裝備的時間啦!
準備來趟秋冬的山野壯遊!但擔心天氣冷颼颼,讓你不敢踏出那一步?其實,從頭到腳,做好這些穿搭準備,讓你走得保暖又舒適!
秋冬和春夏登山的最大差別是什麼?當然是天氣和溫度,所以在登山的穿著上,就有大不同!假如你是一位新手,只備有一套夏天最簡易的服飾:短袖衣服+快乾登山長褲+一件防水外套。在這樣毫無防備的狀態下進入冬季,那麼你感受最深的,應該會是一早出發前往登山、打開車門的那時候,你的第一句話將會是:「好冷呀!」這時,恭喜你,該準備添購新裝備啦
1/ 愛山者,一定要學起來:洋蔥式穿法
到底要怎麼買要怎麼穿,才能在秋冬登山的過程中穿得舒適?掌握基本大原則-洋蔥式穿法包準沒錯! 但到底什麼是洋蔥式穿法呢?登山的前輩將衣服從裡到外,分為三大類:內層:吸濕排汗層→中層:保暖層→外層:防水層。登山者會用這三層一層一層加厚,在行走過程,則會依照氣候或是身體的狀況一層層穿脫。這樣的方式就很像洋蔥,這也是為什麼稱為洋蔥式穿法的原因! 愛登山的我,想直接用我自己衣櫃裡為了應付山上氣候而準備的裝備跟大家說明。
2/ 洋蔥式穿法—最內層
最內層通常有幾種選擇:● 短袖化纖排汗衫● 短袖羊毛衣● 薄化纖長袖● 薄羊毛長袖● 短刷毛排汗衫 看了這些清單,上面的材質似乎也總是令人頭昏眼花,到底又要如何挑選內層衣物及材質呢?我也一併跟大家分享衣物小知識! 其中,化纖又稱化學纖維材質,比較多用來走中級山。為什麼呢?因為中級山的地形植被較多,容易弄髒或是勾破,穿相對較便宜的化纖比較不心疼呀!至於要穿長袖還是短袖?就看自己的選擇。容易被蚊蟲叮上和怕曬的朋友可以選擇長袖,不怕蚊蟲又不怕曬的朋友則可以選擇短袖+袖套。 羊毛材質,我大多是走高山百岳的時候會穿,因為羊毛的特性有優異的排汗功能、無臭又保暖,更能夠調節體溫,是對多天數活動來說是更舒適的選擇。到了秋冬,即便是低海拔的地區,但因為溫度較低,如果想要穿的輕鬆舒適一點,我有時候也會選擇羊毛材質的衣物來穿。 短刷毛排汗衫則又是更保暖的單品。其實,行走過程,身體還是會發熱,因此我會到山上有積雪、溫度更低的狀況,才會選擇短刷毛排汗衫。在未下雪前,我會選擇羊毛衫,搭配適當的中層保暖外套,不然在秋季的山上若因為穿得太厚,衣服被汗水浸濕了,可是很容易感冒的!
3/ 洋蔥式穿法—中層
保暖中層,對於秋冬要登山的人來說,也很重要。尤其,若還碰上了下雨的濕冷,更是讓人覺得寒冷刺骨呀!那麼到底有哪些中層的保暖衣物選擇呢?可以依照你的登山頻率、個人寒冷承受度以及預算來決定。
● 小資族首選:襯衫襯衫,是一個春季和入秋時很棒很有型的單品,穿在山上拍照真的是好看又實用!我走短程郊山時,背包裡都會放一件薄襯衫,冷的時候拿出來當小外套穿。但切記,挑選襯衫時記得看一下服飾材質是不是有棉質成分。 因為純棉上衣或是混紡棉質的上衣,是較不適合長時間戶外活動的單品。雖然在服飾上花樣多了很多選擇,穿起來也真的很親膚舒適,但棉質和牛仔的特性有點雷同—相較於其他材質,它的快乾性較低,若是較長天數或是強度較高的活動,上衣將會面臨無法回復乾燥的狀況,這是在戶外活動中最忌諱的,因為一但服飾濕透了,讓自己受寒,很容易引發失溫、高山症等等,也等於把自己暴露在危險中。~ ● 小資族首選:刷毛外套刷毛外套是最常見,也是價格相對親民的單品;刷毛也是保暖層中,非常輕量的單品。 但別小看價格親民的刷毛衣,迪卡儂的刷毛還有從普通到高階的差別呢—從最舒適寬鬆的版型,到非常合身保暖且有依運動強度產生的特殊拼接版型。 刷毛外套不只價格親民,服飾的特性上更有不怕潮濕的優異特性,所以刷毛外套常用於攀登百岳的常備保暖層:春夏季可能只有到營地晚上休息時會拿出來穿,秋冬季節就會用於行徑間,也可以用於秋冬季節健行的保暖外套。 ● 對裝備要求較高的族群:薄軟殼外套薄軟殼外套,是我夏季非常喜歡帶上百岳的單品之一,因為軟殼的機能性高,有防風、防潑水等實用功能。 進入秋季,薄軟殼外套則成為較低海拔山區的保暖單品。在健行的行徑間穿著它,會有種穿了一件襯衫再加防風外套的感覺,有一件抵兩件的效果! ● 對裝備要求較高的族群:內刷毛軟殼外套內刷毛軟殼外套,也就是薄的軟殼外套裡多了一層保暖刷毛,適合使用的季節就是氣溫下降的秋冬季。尤其,如果你是穿著薄長袖太冷,但穿著風雨衣又覺得太熱的人,這樣高機能的服飾就很值得投資。一件好的保暖外套會讓你在整個行程中走得更舒適;若你的登山頻率沒那麼高,其實選擇一般刷毛外套就很足夠了。 ● 適合功能取向的族群:化纖外套化纖外套,又稱鋪棉外套。化纖外套的特性是不怕潮濕,若要說化纖外套跟刷毛外套的不同,那就是化纖外套會再比刷毛外套更保暖,這是因為化纖外套的厚度較厚,能抓住的熱空氣跟刷毛外套相比會更多。 另外,若比較化纖外套和羽絨外套,化纖外套的材質並不會在遇水後像羽絨完全塌扁,失去保暖效果。因此,出發前,若天氣預報已經預告了可能會有降雨的機率,在選擇保暖服飾上就可以以「化纖外套」作為優先選擇;雖然羽絨外套在重量上有著輕量的優勢,但是在潮濕惡劣的氣候中,羽絨怕水的特性連我都不敢嘗試! 或是當你要冬季雪地健行,需要長時間用於行走間,也很適合使用化纖外套,這也是為什麽迪卡儂販售的雪地健行服飾,幾乎都是化纖外套的原因。 溫馨提醒:不過,化纖外套也不是神一般的存在,外層還是要加上防風防水外套,避免化纖外套濕透!
● 適合輕量化取向的族群:羽絨外套薄羽絨外套,較適合喜歡輕量化裝備與不怕冷的朋友。為什麼? 大家都知道羽絨比較輕,但羽絨的風險是非常怕水,一旦外套潮濕要再恢復乾燥、保暖相對有困難。因此,若是多天數的行程且天氣狀況較差,羽絨並不建議在行經間穿著,因為當羽絨因汗水和濕氣浸濕了,停下腳步時羽絨就失去保暖作用。 選購羽絨外套時,也千萬不要抱持著「買大一號,可以買到較多羽絨,好像比較划算」的心態。任何保暖層的選擇,都應該是以合身、舒適為主;過於寬鬆的保暖層,會因為有太多的縫隙,而產生對流作用,把身體的熱氣帶走。
4/ 洋蔥式穿法—外層防水外套
● 一般登山防水外套● 輕量登山防水外套● 超輕量攀岩防水外套 在迪卡儂我們有一般的登山防水外套,也有輕量的防水外套,還有更高階用於雪地攀登的攀岩超輕量防水外套可以選擇,當然愈高階的外套會相對輕量!
5/ 下著又該怎麼穿?切記牛仔褲是ng穿搭!
了解了上半身的洋蔥式穿法,那麼下著又該怎麼搭?這裡依照我的登山經驗,提供了幾項實用建議! ● 輕薄快乾登山褲我平時偏好輕薄的快乾登山褲。因為登山的褲子都非常彈性舒適,褲子上也有非常多的口袋可以放小東西,而且主要的口袋也有拉鍊或釦子可以防止物品掉落。 在台灣,夏季如果是走低海拔的山區也許會有點熱,但因為快乾的特性並不影響舒適性。一旦進到秋季,那這樣穿搭,更是舒適。 ● 緊身內搭褲很多登山的朋友喜歡穿緊身內搭褲,再外加一件小短褲。我在走強度相對高一點的一日單攻行程,或是越野跑時也會這樣穿。緊身衣的作用是減少身體在運動過程中肌肉的抖動,並提供肌肉和關節足夠的支撐,並有保暖排汗作用。 進入秋冬後,我會把緊身褲穿在薄長褲裡面,這可以讓我在秋冬季運動時,有更好的運動表現。而且行走過後覺得太熱,也可以把薄的運動長褲脫掉,更是一種洋蔥式穿法。 ● 薄防潑水軟殼長褲 薄的防潑水軟殼長褲,是我入秋後最喜歡穿上百岳的單品。它的厚薄適中,軟殼還有防風功能,走在稜線上受風時也不會冷得受不了。尤其,在清晨出發時,遇到箭竹草叢上的露水,軟殼褲也可以讓我不用拿出悶熱難耐的雨褲。 進入冬季,我則會選擇內搭褲搭配軟殼長褲,作為我冬天的下著。 ● 內刷毛防潑水軟殼長褲進入秋冬季,如果是很怕冷又不喜歡多層穿著的人,可以考慮內刷毛防潑水軟殼長褲。 這款長褲的定位就是雪地健行使用,也適合台灣的冬季雪季登山,也適合比較本來就怕冷的你。 ● 溫馨提醒:避免登山時穿著牛仔褲! 牛仔褲,在大家想法裡,是耐磨耐髒,完全符合戶外活動,而且穿起來又特別帥氣。 但,其實牛仔布…卻有一些隱藏的風險因子。大多牛仔服飾都較厚重,且沒有彈性的設計,這讓登山過程中,在需要攀爬或是跨步時會因為褲子緊繃,而讓步伐容易受限制,甚至因此跌倒、受傷。儘管現在市面上有很多輕薄有彈性的牛仔褲樣式,但都不及登山褲或一般運動褲的輕薄好活動。 另外,牛仔褲屬於較不透氣,且快乾速度非常緩慢的材質,出汗後牛仔褲會變得又硬、又重,還會緊貼在身上,一旦太陽下山天氣轉變,而身上的服飾沒有乾燥,牛仔褲就會瞬間變得冰冷,增加失溫的風險!因此,避免穿著牛仔褲上山。
6/ 保暖配件百百款,哪些才夠暖?
其實,穿搭保暖配件的訣竅,就是把自己好好包起來! ● 帽子首先,一定要做好頭部保暖。因為,人一碰上冷天氣,熱能會送到頭部、心臟等重要部位;這也讓頭部跟胸部散熱的比例愈高。因此,秋冬登山,一定要準備好帽子。 我的習慣是,行徑間,戴上圓盤帽或鴨舌帽,並視情況搭配頭巾;到了山屋,才換成一頂保暖的毛帽,以防行徑間的出汗,浸濕了毛帽導致到山上的休息點時受風著涼。尤其,到了秋冬,我會將頭巾換較厚的頭巾,或是直接使用兩條頭巾包覆好脖子。 ● 手套手也是我們身體末梢的一部分。在山上,雙手是暴露在外時間最長的一部分。尤其是進到冷颼颼的秋冬季,雙手總是被凍到刺痛難耐,甚至當雙手放進口袋後,就再也不想拔出來,但這樣可是很危險的! 因此,這時候準備好一雙好的手套就非常重要。好手套可以幫你保護好末梢,在健行的過程中,也減少因末梢刺痛無法抓握的危險。如果你的預算足夠,還可以選擇一雙防水的手套,這樣一來,不管氣候如何,都可以好好的保護雙手歐! ● 綁腿綁腿是一個兼具保暖又有防水、防異物或是防昆蟲的多重功能裝備。它的保暖作用,倒不如說是相對悶熱不透氣。那為什麼會悶熱不透氣?因為它防水呀!綁腿可以確保褲管與鞋筒有妥善包覆,行走的過程中不會因為抬腳導致雨褲往上縮,進而讓雨水趁機溜進鞋子內讓雙腳泡在水裡。另外,在台灣潮濕的山區有時會遇到螞蝗等較讓人不舒服的昆蟲時,綁腿就是一個最好阻擋他們入侵褲管的最佳利器,同時也可以避免砂石或樹葉掉入鞋筒內。 ● 襪子另外,襪子則可以選擇含羊毛成份的襪子。因為羊毛有優異的溫控效果,當鞋子濕掉後,羊毛襪可以吸收本身重量 30% 的濕氣,並利用包裏在羊毛纖維內的水氣,透過體溫持續加溫,讓整塊布料形成一層溫暖空氣層。這樣的特性可以讓已經潮濕的雙腳,不會更加冰冷不適。 溫馨小提醒:羊毛成份越高效果更優異喔!~ 若已經把自己包得密不通風了,還是覺得很冷,你還可以準備這些保暖配件,如:暖暖包、暖腳貼以及保溫瓶等等。 準備好來場秋冬的山野壯遊了嗎?正是升級裝備的時間啦!
登山戶外服飾中大多都分三層,而我最喜愛的就是隔離層。應該是說排汗層與保暖層其實在機能上的要求對我來說是最高的,而隔離層(所謂的風雨衣或是防雨外套)除了最重要的機能以外,還有我很重視的穿搭功能。就像是日常的衣服中我最喜歡買的就是風雨衣,因為多層次的穿搭最能顯現出個性與交錯使用各種品牌與質料的技巧。
在戶外的活動中最外層的外套通常都有防風、防雪、防雨的要求,在台灣的環景使用上防雨是最關鍵的功能性。不過因為輕量化的觀念捲襲戶外圈,怎麼又輕量又達到多功能使用的機能外套也漸漸展露頭角。
→這就是水珠在面料上以滾動不滲透的現象,如果好的防水面料即可產生這樣的效果。
大部分的硬殼衣都會使用防潑水性處理塗層的技術,在面料表層上產生張力效果,有點像是我們看到水珠在荷葉上滾動的感覺,滴落的雨滴在有防水的面料上不滲透而造成自然滾動墜落,以力學的方式用最短的時間有效脫離面料,就是各廠牌追求的極致目標。
各品牌設計都各有巧思,但外套的輪廓是最清楚明顯的,這就是為什麼我最喜歡硬殼衣的穿搭挑戰。符合曲線的外套與短版但寬幅的設計, 將會影響下半身的選擇與色快的視覺效果,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山女孩的風雨衣穿搭:)
山女孩擁有12件雨衣、分屬6個品牌
CP值MVP-Montbell
Montbell應該是每一個山友身上一定會有的品牌。我的第一件的風雨衣就是Montbell,以CP值的MVP來說當仁不讓。質料是Faburikusu 尼龍防撕裂,平均重量都能控制在230g以下的montbell風雨衣來說,我選擇的是沒有拉鍊的款式,因為對我來說有腰帶的時候風雨衣的口袋幾乎沒有作用。不過現在好像大部分的款式都是有腰部口袋了。另外採用K-Mono剪裁,我覺得特別適合亞洲女生的身高,上身的剪裁偏短,也可以有效拉長腿的比例。
→這是我的第一件風雨衣,沒有口袋的設計反而是我喜歡的。加上短版的設計,很適合短褲或是短裙的穿搭。
簡約時尚-山と道Yamatomitch
2011年由夏目彰與夏目由美子夫婦創立的日本戶外品牌,是我一直很喜愛的品牌。擁有帽子、外套、雨衣褲、各公升數包包、長短褲、胸前袋、收納袋等,每一個產品都沒有錯過也高頻度使用的我,真的是可以寫一篇嚴謹又真實的山と道評測報告。
簡約時尚的設計與創辦人的獨特審美觀有很高的連結,在倡導Ultralight 的風氣下推出的PU Shinsui Rain Hoody,以Pertex® Shield Pro的防水技術為基底,加上了超聲波的焊接技術,讓無縫接軌的理想重現,達到100%的防水能力。最令人佩服的是重量減輕到98g的夢幻數字,我想這是所有輕量化的追求者最趨之若鶩的原因!帥氣的帽都與壓印的logo設計,都是讓人著實驚艷、又想要拼命擁有的雨衣(真的要狂點滑鼠才買得到啊)。
→帽兜與下襬束口的細膩設計,真的精緻到歎為觀止。是件看覺得帥穿了會感動的職人優品。
最愛MVP-Teton Bros.
品牌名稱來自美國懷俄明州的山脈,但是卻是道道地地的日本品牌,成立於2007年,由日本登山者Nori Suzuki創辦。採用Polartec Knit Backer NeoShell,秋冬的Tsurugi Jacket袖口有魔鬼氈可調鬆緊,春夏款則僅有鬆緊帶不能調整鬆緊,材質皆為NeoShell,穿起來柔軟舒適。春夏款與秋冬款都有的山女孩,推薦秋冬款,材質上比較硬挺,在口袋的設計上也稍大,下擺與春秋款來說都稍寬一點,很適合秋冬要多塞一件保暖層,於是就可以四季都穿了。
沒有腰間的口袋、僅有胸前與腹前兩個口袋,使用上非常非常便利!可以把手機與地圖隨時置入,優異的拉鍊防水效果也令人驚嘆。表面的尼龍材質有伸縮性、裡層的襯裡也能迅速吸收濕氣並且有效排出。我不得不再度稱讚拉鍊的角度,在任何時刻使用都是容易拉開的狀態,不會有任何角度卡住,即便上圍略為豐滿的女生也都是方便使用。
→在多次步道下雪時穿著也非常保暖,防風效果也超強。
男生的顏色通常都帥到極限,但是長度比較長,山女孩的話建議還是可以買女生的版型,或是選擇春秋款XS,通常也會小一點。
→春夏秋冬都非常合適的風雨衣,寬下擺的輪廓穿起來時尚又可愛,如果有預算的話很想要購入其他的顏色!
Patagonia
Patagoina的Alpine Houdini是我一直非常喜歡的風衣款式,不過我也會當成風雨衣來使用,但是使用的情境可能在「保證是晴天但偶爾擔心會有霧雨」下,重量可以控制在100g左右的Houdini加入DWR防潑水功能,但遇上連下半小時的大雨也一定是全濕的喔,所以把它列入風雨衣的名單內是有點勉強的,但是優異的透氣功能與輕量,是我在台灣經常使用的外套。
不過袖口是鬆緊帶,讓雨水容易滑進的缺點,另外腰線的部分對我來說太低,在拉攏下擺的位置會卡在臀圍最寬處,這也是剪裁上我覺得較不適合亞洲女生的地方。
→最小號XS也顯得略大的風雨衣,不太適合寬鬆的褲裝,建議還是以緊身褲穿搭較顯的比例修長。
OMM
OMM Kamleika Race JKT是防水軟殼層外套,意思就是它不是硬殼,Kamleika穿起來四面彈性的布料極為柔軟,是源自英國的越野極限馬拉松賽事而衍生出來的品牌,約莫有40年以上的歷史,深具技術性的專業戶外品牌。重量約230g,有著非常漂亮的正紅色,穿起來就像是一件中層的OMM有自己獨特的防水技術,穿起來很舒適也相對透氣,不過防水的效果還是不如GORE-TEX。
腰線的部分因為是歐洲的品牌,在設計上比較強調曲線,所以腰間收的比較緊但長度較長,若以我的身高體重來說,就是卡在XS/S中間。這大概是唯一我尺寸不太好抓的品牌,建議如果可以還是要試穿比較好。
→下擺較長的外套我都會直接穿著緊身褲,這件OMM特別在臀圍的地方較緊,真的歐美人的超美比例到了亞洲矮女孩如我最痛苦的地方啊…如果有雙開拉鍊可以像我這樣下開的部分稍微做點弊。